职业经理人周刊
整合 执行 创新   精彩人生从合作开始
金令牌猎头
企业  职位  经理人  专访  点评
年薪(万) 不限 15 25-35 50 100 200 500
职业经理人周刊 >> 时尚生活

卡奴+房奴+孩奴 小心终生为奴

《职业经理人周刊》

  车奴、房奴、孩奴……“奴字辈”新词之后,隐藏幸福观的考题。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获得幸福?在幸福的天平上,物质和精神的砝码如何摆放?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幸福”。

       “80后”感叹“三十难立”

  “3年前,我刚毕业那会儿,高档写字楼、格子工作间,多少人可望不可求,‘白领’还是个让人艳羡的词,可如今,早就时过境迁了。”现年26岁,在北京一家广告公司做文职工作的萧月梓说。

  近来,网络上冒出个新词汇——“白奴”,意即“作为白领的奴隶”。“白奴”与“白领”相对应,指“薪水在手里热乎不到10分钟,交完各种费就知道‘这个月的工资又白领了’的人”。

  虽然萧月梓的月工资有5000多元,但这对于爱好名牌、热衷社交、兴趣广泛的她似乎并不够开销。在商场“血拼”购物,看到中意的东西就买,现金不够就刷信用卡;和朋友聚餐、K歌、看电影、滑雪,这样的活动每周不少于两次;过十天半月,还要参加同事、亲友的各种红白喜事,除了奉上两三百元的红包,关系好的还要精心挑选高档礼物。

  “除了房租,我每月参加各种培训班和考试的开销也很大”,萧月梓告诉记者,她相继考过翻译证、导游证、报关员证等,虽然每次都下定决心、自信满满,买教材、上辅导班的投资不菲,但能坚持学习到最后考试通过的目前还没有。

  这样算下来,每个月近万元的花销是避免不了的,面对入不敷出的窘况,萧月梓自有办法:“我有五六种信用卡用来透支,反正每月‘拆东墙补西墙’地还完银行的债,就发现自己的工资果然‘白领’了。”目前,在国内不少城市,像萧月梓这样的生活方式在“80后”人群中较为普遍。他们视自己为现代社会的另类“奴隶”,而“奴隶主”则为银行、证书、人情世故、房子、车子甚至婚姻和孩子。

  进入2010年,首批“80后”步入“而立之年”。而当各种“奴”相继袭来,众“奴”加身的“80后”不断感叹着“三十难立”。

  “如果有些‘奴’还可以选择不当,那么,我们可以逃避不当‘婚奴’‘孩奴’吗?这些可都是‘刚性需求’啊”,一位海口的网友说,“沦为‘奴’一族后,我们开始为‘解套’辛苦工作、奋力打拼,可仍是疲于奔命……作为‘80后’的我们究竟还要当多少个‘奴’?”

  我们为何“心为物役”

  车奴、房奴、孩奴……“奴字辈”新词之后,隐藏幸福观的考题。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获得幸福?在幸福的天平上,物质和精神的砝码如何摆放?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幸福”。

  选择幸福,是为了幸福本身,而不是为了别的东西。我们之所以选择荣誉、选择快乐、选择智慧,都是因为我们相信,通过这些,我们能获得幸福。没有人会以“奴”自许,选择私家车,选择商品房,选择生儿育女,是希望从中获得幸福,而非被奴役的不幸福。

  然而,事实却是,很多时候,我们反而为自己的选择所“奴役”。车奴养车、房奴养房、孩奴养娃……这个时候,或许该反观,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患上了“幸福感冒”?

  敲打键盘计算数字,其中的不幸福,来自“心为物役”,是物质的考量,是一种物质化的不幸福:我们把幸福简化成了住房的平方米、简化成了名牌奶粉重点学校、简化成了在滚滚车流中拥有自己能缓缓挪动的轮子。

  或许转型期的各种高昂成本,社会结构的若干不合理设置,使得我们有不得已“为奴”的苦衷,但当我们毫不犹豫地将交通工具异化为身价砝码,当我们推波助澜地助长“房子崇拜”,当我们变本加厉地加码孩子教育,是否想过,这当中也折射了我们内心隐秘的欲望:房子成为房奴“征服”城市的象征,孩子承载孩奴对成功的渴求。物质的洪流漫过心灵的堤防,使得我们忘记了仰望星空,忘记了默观内心,忘记了幸福感真正的来源。

  “奴”的焦虑,是对幸福的焦虑。最近还有个新词:“裸婚”,指结婚时,不买房、不买车、不办婚礼、不度蜜月,仅仅见过双方父母,领取一纸婚书。“婚姻”也可能被物质需求包裹,彩礼、婚纱、喜宴、婚房等等,也会造就“婚奴”。如果说“奴”反映幸福被物质化后的无奈,“裸”则是对这种无奈的释放:在幸福的天平上,撤下物质的砝码。

  实际上,物质与幸福,有时呈反比。有统计显示,在美国,抑郁症患病率比20世纪60年代高出10倍;在英国,感到自己幸福的人,从1957年的52%降到了2005年的36%。而这段时间,两国的国民收入都提高了几倍。

  这或许是因为,物质的极大丰富,反而让物质背离了“满足生存和发展所需”这个本真价值,呈现为某种“符号”:能力的标志、成功的表现、满足感的源泉。因此,物质成了幸福的唯一来源,也成了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物质财富代表一切,甚至是社会地位的象征、精神生活的依托,科学被工具化、艺术被商业化、情感被功利化。

  并非所有一切,都可以化为冰冷的数字。比如,孩子在怀中温柔入睡时触动的爱与怜惜怎么算?比如,万家灯火中看见属于自己那盏小灯时的满足与充实怎么算?甚至是堵车时听的CD、深夜归家驱驰的速率……这一切是否都可以用功利的算法来量化?

  亚里士多德说:“幸福还是不幸福,取决于人的自我灵魂。”这是对渴望幸福的人们一种有益的提醒。人的幸福感,既要靠社会创造的各种“发生条件”,也有赖个人内心的积极营造。大学里有“幸福课”——积极心理学,颇受欢迎,而“幸福应该是快乐和意义结合”的观点,也让很多人心有戚戚。“幸福课”——这也该是每个人学会生活、快乐生活的一堂必修课。

来源:搜狐女人
金令牌猎头
企业找猎头  职业经理人找猎头
北京猎头职位
上海猎头职位
广州猎头职位
联系我们 | 金令牌猎头 | 法律声明 | 猎头服务 |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职业经理人周刊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微信:AirPnP   TEL:010-85885475
京ICP备05025905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09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