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周刊
整合 执行 创新   精彩人生从合作开始
金令牌猎头
企业  职位  经理人  专访  点评
年薪(万) 不限 15 25-35 50 100 200 500
职业经理人周刊 >> 经理人看中国

谁是货币政策的受益者?

《职业经理人周刊》

    多年的事实证明,中国经济的要害已经不在于需要多快的增速,而在于经济增长的质量,和一个良好的产业结构以及惠及更多人的分配制度。就此而言,政策应该更多的考虑如何通过大规模的减税减负,为民营企业特别是微利企业解困;如何通过制度松绑,为民间投资找到出路;如何通过体制改革,降低整个经济的制度成本;如何通过产业升级,提升在全球产业链利润端的地位。

    经济发展似乎难以走出这样的怪圈,经济增速一开始下滑,项目批复就开始加速。回顾近年来经济发展,从2009年过度信贷,到2012年一季度银行业面临放贷难的拐点,实体经济渐入低潮,企业信贷需求日益疲弱,拉存款不易,放贷也渐难。近段时间,不断爆出项目被批复的信息。但是,现在跟三年前的情况有所不同,当前的经济增长乏力,已经无法单用放松货币政策的调控手段来获得有效的“刺激”。况且我国经济已高速增长30多年,经济增速开始放缓,是自然的趋势。但是目前整个宏观政策导向,却似乎无法真正接受这一经济下行的趋势,并继续服“兴奋剂”,笔者认为,这难以从根本上扭转经济增速逐渐下行的趋势。

    货币政策跟任何政策一样,当然是不可能永远不变的,必须视具体情况而有所调整。我国货币政策的变动周期太短往往具有“大起大落”的特征,如此,货币政策就不是在“熨平”经济周期,而变成“人为制造经济周期”,令企业和投资者的预期无法稳定而“疲于奔命”。中国的货币政策之所以会出现“一会儿服‘安眠药’,一会儿打‘兴奋剂’”的现象,根本的原因在于政府为了追求高增长,对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进行了强力的干预。尤其是,这些年为“刺激经济”而大量超发货币,造成流动性极度泛滥,不仅严重扭曲了市场的价格信号,吹大资产泡沫,也使得货币政策难以稳定:“池子”里的水越多,“兴风作浪”的概率就越大。这是“政府干预”的必然结果。

    诚然,政府向银行大举借贷来投资保增长,这种方式尽管效果低,尽管难免会有浪费和寻租腐败,但这些弊端倒还在其次,真正的问题在于,这样做一定会造成通货膨胀,这种方式会“创造”大量的“货币需求”。事实上也是如此。

    为了“刺激经济”,世界各国在此前都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仔细观察,中国的宽松与其他国家的宽松有很大的不同:后者主要是向银行释放流动性,希望以此来促进银行向私人企业放贷;前者则是由政府(包括国企)直接向银行借贷,私人企业却拿不到多少份额。而政府投资搞建设又注定是低效的,所谓“功半事倍”,一元钱能办的事,它需要两元甚至三元才能完成,而且投资的回报率又很低。这样一来,就需要更多的钞票,更多的流动性,通货膨胀就是不可避免的结果。现在,中国的货币总量已高居世界第一,甚至超过了美国。而美元是面向世界流通的,人民币却主要在国内使用,这使得后者的“水位”要比前者高得多。事实上,这几年中国实际上就是以通胀的方式“保增长”,以国内货币大幅贬值、以大部分民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下降为代价来“保增长”。这样的“增长方式”或持续下去,若我们总是用百分之十几的货币增长率来换取GDP,经年累月,那将是一种什么情况?显然,整个中国将被自己的货币所淹没,说将“民不聊生”恐怕也不为过的。

    而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通胀所造成的“错配”早已为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所证明,中国近几年的房价暴涨就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例子。除了百姓的生活受损,中小企业的衰败也是必然的。据新华社报道:目前浙江等沿海地区的许多民营企业已陷入“缓动”困局。与2008年金融危机和去年温州等地部分企业因资金链断裂的“速冻式死亡”不同,“缓冻”是指企业在多方压力缓慢叠加影响下,盈利难、生存压力增大、转型升级前景看淡。众多民营企业普遍反映的“盈利难”,主要是因为我国企业真正具有品牌和高附加值的产品仍然不多,利润薄,而生产要素成本、财务成本持续上涨。民营企业的这种“缓冻”现象,正是通货膨胀的必然结果。因为在通胀下,原本就是微利经营的民营企业已难以维系,因为它们所赚取的这点微利根本就跑不赢通胀。而所谓各种成本的持续上涨,也跟通胀有着密切的关联。换言之,在通胀年代,微利企业是无法生存的。而微利企业正是民营企业的主体,是市场经济的草根,没有了它们的生存,难道我们可以设想,未来中国剩下的企业,家家都是“具有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的高利润企业吗?我们真诚地呼吁:控制好货币“水龙头”,通胀之下微利企业就会无路可走。

    在贷款意愿不足的情况下,打开货币的水龙头唯一可以得到喘息的无疑是正处在调控关键期的房地产,导致房地产泡沫的再次反弹,以及地方再次乱上项目的冲动,而好不容易得到抑制的通胀势必也会卷土重来。多年的事实证明,中国经济的要害已经不在于需要多快的增速,而在于经济增长的质量,和一个良好的产业结构以及惠及更多人的分配制度。就此而言,政策应该更多的考虑如何通过大规模的减税减负,为民营企业特别是微利企业解困;如何通过制度松绑,为民间投资找到出路;如何通过体制改革,降低整个经济的制度成本;如何通过产业升级,提升在全球产业链利润端的地位。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金令牌猎头
企业找猎头  职业经理人找猎头
北京猎头职位
上海猎头职位
广州猎头职位
联系我们 | 金令牌猎头 | 法律声明 | 猎头服务 |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职业经理人周刊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微信:AirPnP   TEL:010-85885475
京ICP备05025905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09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