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周刊
整合 执行 创新   精彩人生从合作开始
金令牌猎头
企业  职位  经理人  专访  点评
年薪(万) 不限 15 25-35 50 100 200 500
职业经理人周刊 >> 焦点企业

高特佳-医疗投资“零失败”的逻辑

《职业经理人周刊》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蔡达建/口述 中国的大健康、医疗产业,发展到现在,正呈现出一个爆发性的投资机会,这种投资机会我们以前都很少会想象到,一个项目投资金额可以达到几十亿,高特佳收购丹霞生物花了45亿元,现在已经进入操作阶段的单个项目还有投资三十亿元的,投资十几亿元的也有好几个,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

全阶段投资人

我们觉得医疗这个行业足够大,有足够多的机会,当然门槛也确实很高。我的看法可能和高特佳的投资模式有关,我们是国内第一家专注注健康医疗“主题行业投资”的机构。

我对公司的定位是,专注医疗健康产业的全阶段投资人,国内现在没有这样的投资人。比如说有些公司专注VC,有些可能喜欢做PE,但是确实没有像我们能做并购,也兼顾前面布局的。每个阶段需要的能力是不一样的,要做全阶段必须对股权投资和医疗产业都有足够的造诣,也要有足够的资源。

高特佳2017年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将超过100亿元。到目前,医疗健康的所有领域都已经覆盖了,包括医疗器械,包括综合性器械体外诊断等,医疗服务,包括医学美容、专科连锁、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医疗信息化、康复,医药是我们最大的组合板块,包括单抗生物药、中药和靶向化药等。

就目前来说,我们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是较为成功的,从2012年以后,几乎没有失败的案例。这可能和我们的眼光、投资兴趣有关,也离不开一个好的平台和机制,当然这些都离不开成长经历。

创立高特佳之前,我在国泰证券做IPO领域证券业务。从业几年后突然有一天感觉学不到太多新东西了,开始有点慌张,之后觉得应该去寻找一个新的东西,能让自己获得新奇、新生活的一种状态。在一个人最本质的精神追求的驱使下,我离开了。

2001年我在深圳创办高特佳。成立当初,面对的是朱镕基总理时代要在深圳开设创业板的期待,我们觉得创业板的推出应该给创业投资带来机会。2001年到2005年是中国资本市场相对比较困难的阶段,计划中的创业板就没有能够按时推出,这一等就是九年。在此期间,高特佳还曾转战二级市场业务,借助2006年大牛市,赚了一些钱,随后基金到期,再次回到一级市场。

当然,二级市场这种模式不是我的所爱。我很愿意做一件事情,它是能够落到实处,它能够给产业带来实质性的价值,产业上的价值最后反映在股市上。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其实,这也是创立高特佳的一个根本原因。

我做一级市场,比如博雅生物,我们把它从一个很小的公司,改造后不断成长、壮大,价值一定会体现,这件事情是一个逻辑的必然。但二级市场,你都不知道逻辑点在哪里。

这给我们整个公司的发展战略带来比较大的影响,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重新规划、设计了高特佳的一些发展战略。在2004年,我们把创业投资公司改成了投资集团,实际上标志着我们要尝试产业控股、产业投资的模式,而改变过去单一的创投模式。

2001年成立,2003年投资了迈瑞医疗器械,2005年高特佳第一次接触血液制品行业,2007年控股投资了江西博雅生物,高特佳就这样结缘医疗健康产业……

一直发展到2012年,高特佳战略再次聚焦,明确提出我们的投资定位,即进行医疗健康行业的主题投资。2014年,高特佳投资集团定位为,专注于医疗健康产业的全阶段投资机构。

从国泰证券到高特佳,工作模式的转变,其实也是我人生寻找新挑战的结果。

成功的核心

之所以说,2012年以后,我投资的失败率太低,是因为医疗行业的特性,和投资人对所投企业的资源协调、改造指标。

首先,医疗健康领域,它确实是一个回收成本和盈利比较慢的行业,但这个行业里面不会有亏损,除非你投了没有实质性东西的、纯粹噱头的项目。到目前,我们投资的80多个项目组合里,没有失败的。

之外就是个人眼光,也就是你的投资定位和方式。我把自己和产业的距离放的特别近,我给自己的定位是真正做产业人的伙伴。

对行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是必须的基础。行业内在的发展规律、企业在行业中发展的形势,我们要有很到位的理解。因为,只有很到位的理解,才能谈得上给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再之外就是我们资源的协同,所投资的企业里资源的互相促进发展。因为我们有和企业非常接地气的共同语言,和我们的资源的协同,针对被投企业,我们会建立一个价值服务体系来针对企业提供帮助,这和很多PE、VC机构他们所说的增值服务的层次完全不一样,我们可以做到很多他们完全无法想象的事情。

比如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行业的不同阶段,我们会从投资人的角度,给所投企业发展战略提供意见建议。这个东西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企业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战略错误。

我们会诊断企业,看企业在哪些方面欠缺。特别是药企,他们常常缺少品牌战略,缺少打造企业文化的理念,我们就会在这些方面给他们进行传导。

一个企业有没有发展潜力,能不能持续发展,归根到底是它的文化基因,如果这个企业的文化基因很好,它就有不断向上的力量。比如,有些人比较讲究保守、内敛、含蓄做事情一件一件,按部就班。在合适的时候,我们会告诉他,现在发展模式不一样了,你可以三件事同时做,不用担心资源问题,我们会把所需要的资源给他配置好。

如果你不告诉他可以三件事同时进行,他拿着资金和管理人才,在成都开店后再来北京,北京开好了再去南京……

时间和资源的浪费,会将第一个企业的发展。而更多的企业家就是赢在了时间上,当你还在保守发展时,人家全国的布局已经完成了,你还有多少机会?原本同一技术层级的两个企业就此拉开发展阶段,几年后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要么被兼并,要么被淘汰。

很多企业没有和资本结合前,他们会按照惯有的节奏和理解来做。和我们合作后,我们会告诉他,还有不同的东西,所以对他们管理上支持会非常大。甚至还有些企业做到一定程度之后,它的再拼搏精神在衰退了,它觉得没什么动力了,那我们会给它传递正确的导向通过一些办法来改造企业。在行业里,事实上,能做好这些工作的投资人很少,这其实挺难。

投资逻辑

我不觉得现在国内没有好标的,相反,我的眼里好标的太多了,遍地是黄金,遍地是好项目。比如血液制品领域、医美领域、生物药领域……

我的投资秘诀就是,不怕贵,一定要追到一个领先者。因为医疗健康行业,领先者有很强的优势。当这个领先者在别人眼里觉得很贵的时候,只要我能看到它的潜力,我就觉得不贵,如同迈瑞以及安诺优达上一轮融资的时候很多投资人觉得有点贵。那对我来说,它作为一个行业领先者,一点也不贵。

如果你觉得安诺优达贵,你去投个便宜的,便宜的今年估值10个亿,明年还是10个亿,甚至后年还降到了8个亿,因为它干不过行业第一。市场竞争就是一个强者恒强的过程。

当然我也很在意贵还是不贵,但是我会知道什么贵是值得的贵,什么贵是不值得的贵。大家都很不理性地把一个价格敲上去,那肯定不好。

今天的迈瑞医疗,已经是中国领先的高科技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厂商,同时也是全球医疗设备的创新领导者之一,主要产品覆盖生命信息与支持、临床检验及试剂、数字超声、放射影像四大领域。年营收仅百亿元,利润仅20亿元。

在2003年,高特佳投资迈瑞时,迈瑞仅仅是一个年利润3000多万的中小型企业。但是高特佳看到迈瑞的发展潜力,坚决投资,随后2006年迈瑞纽交所成功上市。

2016年底,迈瑞回归A股前的融资,高特佳再次投资迈瑞。其实很多投资机构当时都知道这个机会,但是很多人觉得千亿市值有点贵,在犹豫。高特佳的看法不一样,迈瑞已经成为世界龙头型企业,全球化竞争一定使得市场所有资源都向领先者聚集,强者恒强。

在不同的时间点,两次投资迈瑞,投资的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的迈瑞,已经成为世界领先企业,领先企业的投资价值是不一样的。哪怕到今天,很多投资人还在说,为什么迈瑞运气这么好?2016年它融资的时候,当时要借壳,借壳大家都不要(短期投资回报低),我不是看它借不借壳,我是冲着它行业领头羊的地位和它的竞争优势,以及它私有化以后企业会带来的内在增长动力去的。运气就这么好,它原来说要借壳,借壳不好借,就干脆自个儿IPO了。就是你要把你的做事的立足点不要放到追短线、投机的东西上。

安诺优是中国基因组行业知名企业和领先的NIPT服务商,基因测序行业投资这几年非常火爆,高特佳在2015年投资安诺优达,估值只有十多亿,很多人觉得很贵,高特佳2017年继续投资安诺优达,估值30多亿,很多人还是觉得贵。

也许从单纯的营收利润额来看,估值有点贵,但是当一个行业每年接近翻番的发展速度,龙头企业一年几倍发展速度,行业的天花板还有很高很高的时候,贵一点为什么不能接受?

总的来说,我们的投资策略还是比较成功,已经投了80多个项目。退出情况也非常好。投后结局有的会特别好,也有时候运气不好,运气不好就是投了以后可能比想象的节奏慢一点,其实这也没关系,企业还得成长,所以无所谓。只要企业在成长,什么资本市场好坏波动跟你无关,这就是我们的特点。

我们现有的项目储备已经不同于过去的几千万、几亿级,而是突然报增到了单一项目的投资金额达几亿、十几亿到几十亿。这样的储备项目也越来越多。

这个行业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爆发式的机会,我认为这种机会不是偶然的,是医疗健康产业过去30年的发展积累了这么多的投资机会。是因为中国发展到这个阶段,我们金融领域、资产管理的规模处在一个爆发的前期,这两个行业的快速增长在此实现了一个交叉,所以以医疗健康产业为基础的投资,在未来拥有无比强大的想象力,这也是我非常激动的地方。

在高特佳的下一步投资计划当中,我们也在筹备百亿级投资基金的设立。之前,我准备放到明年设立这个百亿级基金,但一些重磅级好项目的涌现,使我不得不提前这个计划。到目前,手上的储备项目投资超过了一百亿的资金。投资行业到了中国就带有中国特色,过去从欧美过来的投资都是募一年投两年,节奏非常慢,但是到了中国所有事情变的那么快,在这么巨大的机会面前,也不得不快。

目前,这个百亿级基金的投资人是银行、保险等大型金融机构。在这个阶段中,很多大型金融机构也在布局医疗健康市场,但是我们专业的人更懂这个行业,能发现更好的项目,就像我刚才举的例子,对迈瑞的二次投资,这个项目就摆在那儿,但是很多人看不懂,不知道迈瑞的价值,我们投了,他们现在也觉得是好项目。

未来,我看好的领域包括抗体药、医美、妇儿医疗服务机构……也就是说,未来医疗健康行业领先的前五名里面一定有我们的目标。

(本报记者温淑萍采访整理)

来源:EEO
金令牌猎头
企业找猎头  职业经理人找猎头
北京猎头职位
上海猎头职位
广州猎头职位
联系我们 | 金令牌猎头 | 法律声明 | 猎头服务 |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职业经理人周刊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微信:AirPnP   TEL:010-85885475
京ICP备0502590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09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