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周刊
整合 执行 创新   精彩人生从合作开始
金令牌猎头
企业  职位  经理人  专访  点评
年薪(万) 不限 15 25-35 50 100 200 500
职业经理人周刊 >> 行业动态

PE变局 本币基金初长成

《职业经理人周刊》
    我们对未来的信心源自管理团队的长期合作

  未来十年我不敢说,对IDG来说,能把五年后的事情搞明白已经很不容易了。首先,我认为以TMT为代表的新兴行业在中国还是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第二,消费类行业在中国也会有很大的市场。美国消费产业占其GDP的比例为60%,中国则刚30%左右。第三,绿色科技、绿色投资在中国大有可为。

  关键是怎样把握进入的时点。现在多数机构都有自己的研究部门,大的方向不会错,关键还是对进入时机的把握,这在未来很重要。

  过去十年,我们基本上把握住了时机,上市的企业比较多。因为过去我们是以外资基金为主导的,更多的是海外上市退出,显得比较突出。而现在随着创业板的开通,一些内资机构似乎超过了我们。

  但未来,是否大家都往创业板这一条路上走?或许今年明年纳斯达克或者别的海外资本市场又回暖了。

  即使这样,我们去年的业绩也不错,有7个项目退出,多数通过M&A。整体而言,2009年是我们在中国投资历史上最好的第二个年头,2007年最好。

  未来,作为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其最重要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管理团队能够合作多长时间。这一点上我们非常幸运,整个团队7个资深合伙人在一起合作的时间平均超过15年,且每个人依然都很努力,由此,我对未来十年充满信心。

  PE未来一定会变成一个大行业

  本土创投十年前开始,应该说,前五年这个行业连生存的条件都不具备,一直在黑暗中摸索,多数人也是被创业板忽悠进入的。

  未来的事儿很难做出判断,更别提十年之后了,但至少应该有以下这样一些变化:

  第一,VC/PE业由一个小行业变成一个大行业,这是毫无疑问的。现在我们的地位,无论是从产业角度,还是从金融业角度来看,都还很小,而未来十年一定会变成一个大行业。

  第二,未来不被淘汰的几大因素。在这个行业生存、发展、获得成功,有几点因素必须充分考虑,否则很可能会被淘汰出局。一是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战场,不能什么都做的,否则,核心竞争力就断送了;二是投资后的服务,一个好机构必须搭建自己的服务体系,它不一定很完整,但一定要有特色,比如在哪个方面有绝招。未来,需要花力气的是服务体系的建设,而非投资。我们强调70%的精力做服务,只30%的精力做项目投资。因为,这个服务体系如此重要,甚至连投资、退出、价格问题都解决了,特别是解决了抗风险问题;三是Pre-Ipo机会将大为减少,VC/PE又要回到最原始的业态,开始投初创期和成长项目。

  第三,围绕这一行业的配套产业会衍生,这个具有中国特色。比如新能源行业的一些运营基金,如果其跟随VC/PE基金配套运行,其结果会大不一样;此外,还有租赁基金;另外,一些机构也会涉足二级市场,设立证券投资基金。

  如果仅靠VC,做不成大行业

  我们正在做未来境内和境外的产业基金规划,未来十年世界将会是怎样的?

  在过去十年中,中国诞生了最大的移动通信公司、最大的银行,未来十年,我们深信同样会诞生一批新型的世界型企业。

  未来十年,对PE界来讲是值得期待、值得投入的十年。过去十年,中国的证券投资基金高速成长,从1999年底的500多亿一跃到今年的2万多亿,仅仅在过去的十年完成,而从业人员数量也翻番。而现在PE的数据(按照清科的统计资料),刚好跟十年前的证券投资基金规模相当,那么,十年后,应该说在PE方面的投资空间确实是惊人的。

  未来,我们要在以新经济为代表的领域招募基金经理、分析师、合作伙伴、项目,因为在过去的几年中,作为以第二大银行为背景的投资机构,我们尝到了甜头,仅仅两年多时间,我们以股权、债券和信托的方式投入到市场的资金就有200亿,回报也相当可观,即使在金融危机的时候,也有30%的回报,我们感觉PE的春天正在来临。

  大洗牌即将上演:20%甚至10%的机构赚取整个行业80%甚至90%的利润

  未来十年怎么做创投,我们都在思考这一问题。

  首先,这个行业前景广阔。背景是中国经济总量的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高速发展,这是最大的背景和容量,也是我们做创投最大的基础。

  第二,未来十年中国的资本市场怎么走?在2005年之前没有股改时,可以说是艰难地爬坡,股改后特别是去年创业板的开通,对中国本土创投,特别是IPO这块大大释放了,使得借助资本市场退出有了很大保障。

  真正讲本土创投历史不到十年,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就像做股票一样,还是一个小盘子,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具体如何做?我认为要靠内需拉动,这也是我们最关注的。从调结构来看,特别从中央“两会”精神来看,把内需拉动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在美国内需占70%,而在中国只占约30%。内需拉动将为我们指引一个方向,就是我们将要投什么,哪些是我们关注的对象。

  下一个五年、十年,什么样的VC才能脱颖而出呢?应该是越来越专业化。前十年包括达晨在内的很多同行,都处于生存阶段,先找饭吃,解决温饱问题,过了这一阶段以后,就面临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了。

  竞争者如此之多!做地产的,做煤炭的⋯⋯都在进入这个行业。还不光是人往里挤,资金也往里涌,所以泡沫非常容易产生。再加上创业板榜样的力量,上百倍市盈率的拉动,导致全国的创富效应,泡沫产生是必然,而接下来的,自然是行业大洗牌。

  我们认为,未来十年一定呈现“二八原则”,即20%甚至10%的机构赚取整个行业80%甚至90%的利润。谁会成为这20%或10%呢?一定是有专业性、品牌性,各方面要打造出一种诚信,这样的机构才可能在后十年过得更好。

  现在,我们已经感觉到投资的成本急剧上升,今年下半年15倍以内投案子都会比较困难,这是一个信号,新一轮的大洗牌即将上演,只有10%-20%的机构会做得好,而大部分会被洗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下一个十年要生存得好,一定要具备专业化,专注于几个行业,而不是什么都做。

 未来,低垂的果实越来越少,更多的机构要开始播种施肥

  过去十年就像一个轮回,市场上最热的话题依然是创业板,有些方面乍一看又像是回到起点。

  当时参加深圳高交会,与证监会一位高官零距离接触,他信誓旦旦说中国的创业板马上出来了。我记得有一批敏感人士,想方设法拿到了一份所谓的预上市企业名单,不做任何的尽职调查,就慷慨撒钱,结果可想而知。

  当时一些大的基金,包括深创投、上海创投等在内,十年间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一些渐渐销声匿迹了,而十年中,外资基金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直到2009年,人民币基金才在数量、总量上都第一次超过美元基金,人民币基金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作为双币基金机构,未来十年,我们非常有信心。

  首先,我们要把大的形势看清楚,找到大的投资机会。第一是结构转型与调整,由简单粗放的出口型经济转向内需;第二是在环保、节能、新能源领域。

  不过,我想特别强调一下整个行业面临的风险。第一,要非常理性地做价值型的发掘者,当下是不差钱、钱太多,且很多是新进入的钱,对整个市场造成冲击,但相信很多人是要付学费的。第二,谁是PE?谁又是VC?因为PE都在做VC的事,VC也做PE的事,在中国都混为一谈了。未来都要回归本质。

  虽然不必简单抄袭国外的投资模式,但毕竟人家历史比我们悠久。为什么人家投很早期的项目?为什么人家团队里很多是有运营经验的,而我们觉得不需要?因为,通常情况下,中国的一些机构简单算一个P/E进去,短平快,内部收益率比美国还要高。这就是所谓的“低垂的果实”效应。既然眼前这么多“低垂的果实”,干吗还要那么辛苦,摘掉她们就是了。但未来十年,低垂的果实会越来越少,且慢慢消失的时候,大家不得不回归到做VC/PE的本质,即你要种树、种苗、施肥、浇花,要做很多的增值服务,才能获得这样的果实。这时候,机构投资才会真正前移,即更多的机构开始做早期投资。

  专注才能摘到最甜的果子

  不用十年,前五年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国内出资人不会再是股民的心态,越来越多的投资人,会变得越来越专业。

  未来,有几大挑战,第一,是对方向和时机的把握。能否把握时机对投资公司而言是较大的挑战,起得太早或太晚,都会没有饭吃。比如,有时起得太早,之后反而就错过了一个产业机会,因为起早了,遇到了风险,反而当时机成熟时不再敢投了,最后踏空,这样的例子很多。

  第二个挑战,是在热点和专注之间艰难做出选择。抓不住热点,往往成就感不足,不专注的话,长期看收益不高。

  第三,专业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平衡。应该说,大部分从业者都没有太多真正企业运营的经验,因为发展太快了。但未来,一定要做到专业化,或许需要五年十年的时间,长期关注一个产业,到最后最难摘的果子可能也是最甜的果子。

  寻求三大平衡点

  我也是十年以前加入这个行业的,当时新加坡政府和上海创投两个政府基金给了我们团队3亿人民币起家,投了4年。过去十年,有成功的喜悦,但更多是学到了失败的教训,这是最珍贵的。

  第一只基金TDF创立时来自硅谷,LP是另外一只基金的创始人,投资了阿里巴巴、网通、分众传媒等,走过了艰辛的五年。后来决定与美国的KPCB合作,成为中国第一家放弃自己的独立基金,即与美国大牌基金合作。

  原因何在?主要觉得过去的理想需要延伸,即必须有一个为中国企业家提供全球服务的平台,因为TDF走到最后会担心自己的资源不够,当时中国VC/PE的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如何获得一个平衡点?一方面,自己的独立基金继续走下去有很多好处,比如独立性、自由性、本土化,但另一方面,想到企业家最终需要一个专业性的服务平台,那种情况下,决定与KPCB合作。

  三年来,也有很多感触,觉得背着一个美国顶级的品牌在中国创立中国基金,最大的挑战就是不断地寻求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又要专业化,又要有中国自己的品牌特色,又要形成规模,即在专业化的过程中要达到规模效应。这本身是挺难的。

  第一个平衡点,如果追求的是高质量的企业,为LP带来高于市场的回报,事实上在快速投资大量公司中,很难找到这个平衡点。

  第二个平衡点,要专业化,又要很高质量的服务,又要很快建立好的团队,因为企业家本身在过去十年的成长也是经过他们自己的历程,如果稍微把标准放低一点,大量的企业可以投资,但若稍微把标准提高一点,又会发现能投的项目在迅速减少。怎样让这些企业家觉得你又专业,又能给他配套服务,其实很难找到这个平衡点。因为当你大量投企业的时候,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精力服务企业家。

  第三个平衡点,中国有大量的投资机会,怎么让合伙人团队愿意越来越走专业化,其实大部分的投资者GP是不愿意走专业化的,因为在中国还是有很多“低垂的果实”机会,今天碰到互联网的机会,明天碰到医疗的机会,为什么一定要走专业化?

  未来十年,我们两大目标:第一,强调专业化,把绿色科技或者清洁能源作为我们全球包括中国最重要的策略产业,作为一个投资方向;第二,在这个产业上如何帮助中国的企业变成国际化的大公司。在中国很多新兴产业在本土可以做大,但另一些产业则需要国际化的公司来带动,KPCB已经在美国投了60多家科技性企业,未来,怎样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是我们未来要走的方向。

  需要特别强调一下怎么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我们现有近20人的团队,其中三分之一有运营经验,他们不参与投资,而是帮助对被投企业提升质量,即帮助企业家。因为最近碰到很头疼的事,就是有些企业你必须考虑怎样为其带来增值服务,否则,根本轮不到我们投。

  展望未来十年,创业和投资两个方面会结合得更加牢固与紧密。十年前,很多好的企业家找不到好的投资者,而现在随着各自的不断完善,好的企业家已经知道该怎么找寻最适合自己的投资伙伴,未来十年,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

  而把创业和投资衔接在一起的无非是三个方面:一是人,二是资金,三是体系。即人怎样不断地进步,资金怎样能获得更大的规模,从而体现规模效益,体系如何不断完善,从而让更多的伟大企业诞生。

  我们不怕输掉个案,怕的是失去更大的机会

  未来十年,中国的资本市场上,创业板或中小板会有100美元的企业。今天很多中国企业的市值很大,但往往是国有垄断企业,比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石化等,真正的民营企业,其境内市值都很小。从这个意义上讲,下一个十年将是企业家的时代。

  企业家早就有了,但未来十年内会出现一批真正有影响力的企业家,他们在中国的社会地位将得到非常大的提高。

  首先,与日本、美国等大不同,中国有越来越多创业的人,说明这个国家非常有希望。

  第二,中国的产业结构会越来越不一样。美国的产业结构基本上像一个匹萨饼,中国的产业结构则有点像汉堡。匹萨基本上是两层,下面一层,上面一层。美国有非常传统的行业,比如说汉堡、服装等,也有像硅谷这样非常创新的区域,很少有中间层。而中国不一样,除了非常传统的,也有非常创新的,但大量出现在中间层。很多创业者会借助新科技,把传统产业做得更加漂亮。

  第三,股权投资在中国还是非常非常弱小的一块,为什么说从VC做到PE,PE做到BUYOUT?为什么?就是因为那个地方原来没有人。另外,中国的银行不作为,本来贷款可以解决的事,却解决不了,不能贷款给民营企业,所以,未来十年股权投资的规模会急剧扩大,因为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需要融资。

  经历了十年,联想本身也有很大的转变。最开始时特别害怕失败,尤其是第一期基金,2001年我们成立了第一期基金,规模很小,只3000多万美元,把钱投出去了,马上就有几个出了问题,而这时又想募集第二期基金,当时很多项目还在水里,非常难受。那时我们非常怕输,压力特别大。

  现在,随着我们不断的成熟,观念也随之发生了转变,比如前几年我们内部的投资政策是,正常的项目要有几位合伙人投票,才能投资。现在考虑到我们承受的能力更大了,于是决定降低投资项目的决策门槛,即增加一点失败率,其目的则是为了博得更大的投资机会。我们不再怕输掉一个项目,而是怕把所有的机会都失掉,要知道,在这个行业谁捕捉到了机会,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来源:《融资中国》
金令牌猎头
企业找猎头  职业经理人找猎头
北京猎头职位
上海猎头职位
广州猎头职位
联系我们 | 金令牌猎头 | 法律声明 | 猎头服务 |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职业经理人周刊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微信:AirPnP   TEL:010-85885475
京ICP备05025905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09133号